颜元【中国清初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_唯心主义_理学_唯物主义

颜元简介

颜元

颜元(汉语拼音:Yan Yuan,1635~1704),中国清初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字易直、浑然,号习斋。

直隶(今河北)博野人。

一生不仕,靠教书、行医为生,晚年主持漳州学院。

在哲学上,认为理在气中,理与气是统一的。

“气即理之气,理即气之理”。

在伦理学方面,强调义利统一。

主张“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

提出道德修养要通过“习行”去实现,应当把修德和立业统一起来。

政治上,提出“复井田”、“复封建”、“复学校”三大措施,企图以此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

重视教育,提出“本原之地在学校”的思想,主张以周公的六德、六艺教育学生,讲授经世 致用之学。

著有《四存编》等。

颜元其父被蠡县的朱九诈收为养子,遂改姓朱,生父戍辽东殁于关外,母亲改嫁。

颜元三十岁方知其本姓颜,四十岁归宗。

他从小刻苦自励,不应科举,以躬耕、行医自给,曾经设立学塾教农家子弟学习。

老年时主讲肥乡(今河北肥乡)漳南书院,遇漳水决口,院舍被淹,颜元便回老家,终老于家乡。

他的主要著作有《四存编》、《四书正误》、《朱子语类评》、《习斋纪余》等。

作为唯物主义思想家,颜元在我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他是清初反对宋、明唯心主义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在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唯心主义理学方面,旗帜最为鲜明。

在反对唯心主义理学中,颜元最大的贡献是提倡唯物主义认识论。

他重视实践,反对脱离实际,仅从书本上去认识事物,主张在实际中去观察,从而批判了程朱理学的唯心主义,倡导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学风。

在教育上,颜元提倡学生到具体的实际中去求知识,提倡以"实学"、"实习"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旨,要学者"垂意于习之一字"。

在教学内容上,颜元也有很多突破。

在他六十二岁主讲漳南书院时,"习讲堂"内设四斋,分文事、武备、经史、艺能四大学科,分别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大大突破了前代的教学规范和教学内容。

这在我国的教育史上一个大胆的创新。

在教育实践中,颜元还倡导老师,要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从"行"到"知"都做学生的表率。

为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颜元还制定了严格的学规,要求学生遵守,对迟到、斗殴、旷学的给予重责。

对待现实社会上的政治、经济问题,颜元也有自己的主张。

他说:"如天不废予,将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兴水利;以六字强天下:人皆兵、官皆将;以九字安天下:举人材、正大经、兴礼乐。

"这些主张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其中富国强民的主张,至今也有一定借鉴意义,颜元还反对重文轻武和岐视妇女的世俗观念,主张文武并举和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这些都是颜元思想中比较进步的一面。

由于颜元所处的时代是封建社会,所以他的唯物主义思想也是朴素的、不彻底的。

他并没有真正弄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他说的"读书愈多,愈惑"就忽视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但颜元不愧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