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年【著名的京味小说家、中国电影编剧】_短篇小说_北京_长篇小说

赵大年简介

赵大年(1931年-2019年7月1日),男,满族,毕业于天津市扶轮中学。著名的京味小说家、中国电影编剧。

赵大年资料

国籍:中国民族

出生信息:1931年,北京去世日期

母校:天津市扶轮中学职业资料

职业:小说家、编剧、作家

1949年参军,复员后长期从事农机科技工作。1980年至今任专业作家,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副主席,影视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著有小说《大撤退》、《女战俘的遭遇》、《公主的女儿》、《尚未污染的山林》等。多部作品获全国和报刊文学奖,被译成英、法、日、韩文在国外出版、发表。

2019年7月1日6时07分,赵大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赵大年的祖上爱新觉罗·肇浩是位王爷,由于世事变迁,他这一支子孙便都随“肇”而“赵”,改为汉姓。八旗子弟的堕落无能曾使他感慨万千,于是写了小说《公主的女儿》,并在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奖中获一等奖,后来还拍成了电视剧。

赵大年自小受家庭熏陶,热爱文学艺术,中学时他在“南开话剧团”当一名业余演员,开始接触戏剧艺术。

演艺经历

初露头角

赵大年在重庆南开中学读书的时候就喜爱歌咏和话剧,全凭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他是南开合唱团的男中音,“一二一(学生)剧团”的团长,演出过老校友曹禺的《雷雨》。那个学校在天津的时候就提倡话剧(当时叫新剧),老校长张伯苓的兄弟张蓬春从美国留学归来,执导了多出世界名剧,培养了不少早期的艺术人才,这在中国话剧史上也应写上一笔。

一曲定终身

1949年赵大年参军后,军文工团的同志来与他们学生兵开联欢会,互相拉歌子,赵大年唱了一首老校友端木蕻良作词的《嘉陵江上》,就被选进了文工团,原来开联欢会就是为了选演员。真是“一曲定终身”,老校友的一首歌,让他终生从事了文艺工作。也是这一年,因为老校友鲁轫执导赵大年写的电影《车水马龙》,他们互相又谈起了母校提倡的话剧,从小培养了学生们的艺术兴趣,而中学时代正是人生旅途中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

老当益壮

赵大年年逾古稀还被中央电视台聘作兼职的节目主持人。这个节目是《语林趣话》,主编让赵大年拟了个宣传词:“语林趣话,博古通今,雅俗共赏,妙趣丛生。成语典故,字词寻根,千古文采,智慧结晶。男女老少大家看,全球华人都喜欢。中华故事天天讲,语言宝藏共欣赏。”他认为中国的语言文字是极丰富的定藏,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载体,其中大量成语典故,更是前人的智慧结晶,没有如此巧妙的历史故事,谁也编织不出这么丰富多彩、脍炙人口的成语来。弘扬中华文化是人们义不容辞的任务,所以赵大年愉快地接受了这份工作。因为他的本职工作就是写小说、写剧本,多讲一些成语故事,不算改行。

写作经历

1958年12月31日,赵大年因平时爱说怪话被打成“中右”,从部队复员回到北京,整整一年没有工作,没有工资。他企图以卖稿为生,可家家刊物都要求作者的单位政审盖章。他没有单位,也经不住审查,只得借用妻子的芳名“范季华”写些东西。一年后,他被分配去一家农机单位,原本是安排他当伙食管理员的,但在人事处长看了他发表的作品后,临时决定让他去做科研秘书。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赵大年从头开始,整整学了4年的农机课程。对于一个“控制使用”,连出差都不允许的人来说,他只好把文学的梦想埋在心底,认命了。这一认就是20年。这20年中,范季华深爱赵大年,与他同甘苦,共患难。运动中,范季华独自支撑着家庭,抚养着两个刚上小学的女儿。

1978年,赵大年拿起笔来重新开始了业余创作,个中甘苦,一言难尽。他首先得当先进工作者,这是业余创作的保障,否则任何一点疏忽都是“不务正业”的口实。其次,他要克服自身的困难。那时他家只有一间住房,下班后,两个孩子做功课,妻子考职称,一张桌子容不下八只胳膊打架,他只好让出来,把写作时间推迟到晚上十点至凌晨两点。天天如此,从不间断,星期天也不休息。1980年,单位长级调工资,这时,他已有几部电影作品上映,有的还引起了轰动。可局里有人说他是“对文艺有贡献,对农机没贡献”,拒绝给他调工资,上影、峨影、市文联、文化部曾几次来函来人做工作,仍没用。后来,北京市文联为保护人才,索性把他调进作协。时年,赵大年49岁。

当了专业作家的赵大年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有太多、太丰富的亲身经历,他曾是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人。20世纪50年代初,赵大年在朝鲜战场作为文化教员下连队时,恰巧是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所在部队的团小组长,罗盛教烈士牺牲时的情景以及此后一系列的传奇事件,他都是亲闻亲见;后来在板门店交换战俘时,作为志愿军副代表的他又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衣衫褴褛、伤痕累累的志愿军战俘们已在一次次假交换中受尽摧残。当他们再次面对一场不明真假的交换场合时,仍然有人会冒着一次又一次的被欺骗坚定地高喊“回祖国去”赵大年非常珍惜他的这一段经历,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了。这就是曾在国际文坛引起轰动的长篇纪实小说《志愿军战俘》。

夫人范季华退休后,有一次骑自行车摔成了骨折。赵老白天照顾夫人,晚上搞创作,坚持一年,自己也累病了。即便如此,他仍然笔耕不辍,与人合写的30集电视连续剧《皇城根儿》播出后,反响强烈。生活中的赵老保持精力旺盛,性格开朗。他有一个“正、静、松”三字经调整法:举止端正,为人心正,办事公正;闹中取静,以静制动,静思已过;放松身体,放松身心,轻松精神。他活用三字经,宛若心脑清醒剂,汽车润滑油,电瓶充电器,大肚弥勒佛。

1951年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经历了五年的战地生活。

“文革”中被下放农村,后又在北京市农机研究所工作十年,在北京市农机局工作八年,这使他比较熟悉知识分子和科技界,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厚实的生活基础。

1980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后从事专业创作。

2007年10月创作的《生活滋味》在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赵大年虽然年岁已高,但仍然坚持创作,活跃在电视剧领域内。

他的电影剧作来看,由于他生活经验丰富,剧本反映的题材也就比较宽广,他思想敏锐,善于发现和揭示现实生活中的新矛盾。

健康状况

2019年7月1日,北京作家协会发布报告,原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赵大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泄告中称,根据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其他作品

 

获得荣誉

 

获奖作品

 

所获奖项

电影剧本 车水马龙

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公主的女儿

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中篇小说一等奖、全国满族文学一等奖

长篇小说 皇城根 (合作)

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45周年征文佳作奖

短篇小说 活鱼

《民族文学》杂志奖

女帮办

首届《作家》杂志文学奖

   

多部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文字在海外出版、发表。

个人作品

编剧电影

当代人

1982

车水马龙

1981

豺狼计划

模范丈夫

1981

编剧电视剧

皇城根儿

书籍作品

 

书籍名称

 

作品类别

女战俘的遭遇

短篇小说

大撤退

短篇小说

九重天

--

女帮办

短篇小说

公主的女儿

短篇小说

二七八团

短篇小说

青果黄花

短篇小说

尚未污染的山林

长篇小说

紫墙

长篇小说

中国小说名家新丛书-赵大年卷

长篇小说

西三旗

长篇小说

伶仃洋

短篇小说

梦里蝴蝶

短篇小说

人生漫记

--

梦里蝴蝶

长篇小说

人生漫记

--

看绿

长篇小说

青春无悔

短篇小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