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抒真【音乐教育家、小提琴家、乐器专家、中国小提琴制作事业的开创者】_上海_小提琴_音乐学院

谭抒真简介

谭抒真

谭抒真(1907.6.10~2002.11.28)中国当代德高望重的音乐教育家,小提琴家,乐器专家,中国小提琴制作事业的开创者。 谭抒真教授是中国小提琴教育的一代宗师。从事音乐事业76年,在他的努力和领导下,使中国的小提琴教学和演奏水平,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准。 谭抒真教授是中国小提琴制作事业的开创者。

谭抒真基本资料

中文名:谭抒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国青岛

出生日期:1907年6月10日

逝世日期:2002年11月28日

职业:音乐教育家、小提琴家、乐器专家

毕业院校:沪江大学建筑设计

信仰:

主要成就:教龄最长的小提琴教员中国小提琴制作第一人建筑音响专家

谭抒真个人履历

谭抒真教授年谱

1907年6月10日谭抒真原名谭书祯,原籍山东潍坊市,出生于青岛。父亲谭子东,毕业于同济大学医科,医生。

1914年随全家迁回原籍山东潍坊市,入东关油坊沟小学。

1916年随全家迁居河南开封,入济汴小学开始学习英文。次年改入开封市立第一小学。

1919年入开封南关圣安德列中学。

1921年考入北京汇文中学。

1922年跟李勖刚学习小提琴。同年在青岛随俄国人霍洛舍夫斯基(Horoshefski)学琴。

1923年进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随穆志清学习小提琴。

同期又向俄国人欧鲁普(IsidorOroop)学琴。

1924年在青岛随奥地利人施特劳斯(PaulStrauss)学琴。

1925年在上海跟工部局交响乐团荷兰小提琴家海斯特(Heyst)学习小提琴。

1926年由刘海粟聘任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小提琴教授。

1926年兼任上海艺术大学小提琴教授。

1927年6月任南京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宣传处音乐指导员。

1927年与田汉、潘天寿教授等人发起参与创办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并担任小提琴教授,同时兼任交通大学附中音乐教师。

1927春参加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成为加入这个交响乐团的第一名中国人。

1928年到日本留学。随东京新交响乐团指挥--原圣彼得堡马林斯基歌剧院首席兼指挥、德沃夏克的学生捷克小提琴家克尼希(JosefKoenig)学琴,并担任东京新交响乐团小提琴演奏员。

1929年回国后继续担任上海美专小提琴教授。

1929年-1930年跟意大利小提琴家富华(ArrigFoa)学琴。

1929年-1931年任上海艺术大学,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上海人文艺术大学小提琴教师。

1930年兼任上海江湾劳动大学小提琴教师。

1932年-1935年在青岛国际乐团任演奏员。

1938年-1949年聘为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演奏员。同时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小提琴教授。

1938年-1940年在上海沪江大学建筑系学习毕业。1946年起取得中央高等考试院建筑师称号及证书。

1947年任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小提琴教授和行知艺术学校小提琴教师。

1949年7月参加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1949年9月由陈毅市长任命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至1984年,同时兼任管弦系主任。

1954年-1966年连任上海市第一至第五届市人大代表。

1955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

1956年-1958年兼任中央轻工业部轻工业科学研究院乐器研究所所长。

1957年担任民盟上海市委常委兼上海音乐学院支部主任,八十年代改任民盟市委顾问。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停止工作。

1972年恢复工作。

1973年参与上海音乐学院“五七”音训班教学工作。

1977年起任上海市第五届、第六届市政协常委。

1979年参与拍摄《从毛泽东到莫扎特》记录片,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1980年作为中央文化部音乐教育代表团成员赴美参加美国全国音乐教育会议。同年,接受美国密苏里大学由校长颁发的金色大奖章。

1981年任法国巴黎国际蒂博小提琴比赛评委。

1982年任英国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委。

1982年在上海接受美国旧金山音乐学院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

1982年赴美接受美国旧金山市政府董事会颁发的荣誉奖状。

1983年在纽约接受由小提琴家斯特恩颁发的美国交响乐协会荣誉奖状。

1984-2002年任上海音乐学院顾问。

1991年获第一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获得中国音乐家协会首届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2002年11月28日逝世。

谭抒真人物生平

谭抒真教授年谱

1907年6月10日谭抒真原名谭书祯,原籍山东潍坊市,出生于青岛。父亲谭子东,毕业于同济大学医科,医生。

1914年随全家迁回原籍山东潍坊市,入东关油坊沟小学。

1916年随全家迁居河南开封,入济汴小学开始学习英文。次年改入开封市立第一小学。

1919年入开封南关圣安德列中学。

1921年考入北京汇文中学。

1922年跟李勖刚学习小提琴。同年在青岛随俄国人霍洛舍夫斯基(Horoshefski)学琴。

1923年进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随穆志清学习小提琴。

同期又向俄国人欧鲁普(IsidorOroop)学琴。

1924年在青岛随奥地利人施特劳斯(PaulStrauss)学琴。

1925年在上海跟工部局交响乐团荷兰小提琴家海斯特(Heyst)学习小提琴。

1926年由刘海粟聘任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小提琴教授。

1926年兼任上海艺术大学小提琴教授。

1927年6月任南京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宣传处音乐指导员。

1927年与田汉、潘天寿教授等人发起参与创办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并担任小提琴教授,同时兼任交通大学附中音乐教师。

1927春参加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成为加入这个交响乐团的第一名中国人。

1928年到日本留学。随东京新交响乐团指挥--原圣彼得堡马林斯基歌剧院首席兼指挥、德沃夏克的学生捷克小提琴家克尼希(JosefKoenig)学琴,并担任东京新交响乐团小提琴演奏员。

1929年回国后继续担任上海美专小提琴教授。

1929年-1930年跟意大利小提琴家富华(ArrigFoa)学琴。

1929年-1931年任上海艺术大学,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上海人文艺术大学小提琴教师。

1930年兼任上海江湾劳动大学小提琴教师。

1932年-1935年在青岛国际乐团任演奏员。

1938年-1949年聘为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演奏员。同时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小提琴教授。

1938年-1940年在上海沪江大学建筑系学习毕业。1946年起取得中央高等考试院建筑师称号及证书。

1947年任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小提琴教授和行知艺术学校小提琴教师。

1949年7月参加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1949年9月由陈毅市长任命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至1984年,同时兼任管弦系主任。

1954年-1966年连任上海市第一至第五届市人大代表。

1955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

1956年-1958年兼任中央轻工业部轻工业科学研究院乐器研究所所长。

1957年担任民盟上海市委常委兼上海音乐学院支部主任,八十年代改任民盟市委顾问。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停止工作。

1972年恢复工作。

1973年参与上海音乐学院“五七”音训班教学工作。

1977年起任上海市第五届、第六届市政协常委。

1979年参与拍摄《从毛泽东到莫扎特》记录片,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1980年作为中央文化部音乐教育代表团成员赴美参加美国全国音乐教育会议。同年,接受美国密苏里大学由校长颁发的金色大奖章。

1981年任法国巴黎国际蒂博小提琴比赛评委。

1982年任英国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委。

1982年在上海接受美国旧金山音乐学院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

1982年赴美接受美国旧金山市政府董事会颁发的荣誉奖状。

1983年在纽约接受由小提琴家斯特恩颁发的美国交响乐协会荣誉奖状。

1984-2002年任上海音乐学院顾问。

1991年获第一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获得中国音乐家协会首届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2002年11月28日逝世。

谭抒真相关报道

谭抒真教授年谱

1907年6月10日谭抒真原名谭书祯,原籍山东潍坊市,出生于青岛。父亲谭子东,毕业于同济大学医科,医生。

1914年随全家迁回原籍山东潍坊市,入东关油坊沟小学。

1916年随全家迁居河南开封,入济汴小学开始学习英文。次年改入开封市立第一小学。

1919年入开封南关圣安德列中学。

1921年考入北京汇文中学。

1922年跟李勖刚学习小提琴。同年在青岛随俄国人霍洛舍夫斯基(Horoshefski)学琴。

1923年进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随穆志清学习小提琴。

同期又向俄国人欧鲁普(IsidorOroop)学琴。

1924年在青岛随奥地利人施特劳斯(PaulStrauss)学琴。

1925年在上海跟工部局交响乐团荷兰小提琴家海斯特(Heyst)学习小提琴。

1926年由刘海粟聘任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小提琴教授。

1926年兼任上海艺术大学小提琴教授。

1927年6月任南京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宣传处音乐指导员。

1927年与田汉、潘天寿教授等人发起参与创办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并担任小提琴教授,同时兼任交通大学附中音乐教师。

1927春参加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成为加入这个交响乐团的第一名中国人。

1928年到日本留学。随东京新交响乐团指挥--原圣彼得堡马林斯基歌剧院首席兼指挥、德沃夏克的学生捷克小提琴家克尼希(JosefKoenig)学琴,并担任东京新交响乐团小提琴演奏员。

1929年回国后继续担任上海美专小提琴教授。

1929年-1930年跟意大利小提琴家富华(ArrigFoa)学琴。

1929年-1931年任上海艺术大学,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上海人文艺术大学小提琴教师。

1930年兼任上海江湾劳动大学小提琴教师。

1932年-1935年在青岛国际乐团任演奏员。

1938年-1949年聘为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演奏员。同时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小提琴教授。

1938年-1940年在上海沪江大学建筑系学习毕业。1946年起取得中央高等考试院建筑师称号及证书。

1947年任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小提琴教授和行知艺术学校小提琴教师。

1949年7月参加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1949年9月由陈毅市长任命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至1984年,同时兼任管弦系主任。

1954年-1966年连任上海市第一至第五届市人大代表。

1955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

1956年-1958年兼任中央轻工业部轻工业科学研究院乐器研究所所长。

1957年担任民盟上海市委常委兼上海音乐学院支部主任,八十年代改任民盟市委顾问。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停止工作。

1972年恢复工作。

1973年参与上海音乐学院“五七”音训班教学工作。

1977年起任上海市第五届、第六届市政协常委。

1979年参与拍摄《从毛泽东到莫扎特》记录片,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1980年作为中央文化部音乐教育代表团成员赴美参加美国全国音乐教育会议。同年,接受美国密苏里大学由校长颁发的金色大奖章。

1981年任法国巴黎国际蒂博小提琴比赛评委。

1982年任英国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委。

1982年在上海接受美国旧金山音乐学院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

1982年赴美接受美国旧金山市政府董事会颁发的荣誉奖状。

1983年在纽约接受由小提琴家斯特恩颁发的美国交响乐协会荣誉奖状。

1984-2002年任上海音乐学院顾问。

1991年获第一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获得中国音乐家协会首届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2002年11月28日逝世。

谭抒真个人其他信息

谭抒真教授年谱

1907年6月10日谭抒真原名谭书祯,原籍山东潍坊市,出生于青岛。父亲谭子东,毕业于同济大学医科,医生。

1914年随全家迁回原籍山东潍坊市,入东关油坊沟小学。

1916年随全家迁居河南开封,入济汴小学开始学习英文。次年改入开封市立第一小学。

1919年入开封南关圣安德列中学。

1921年考入北京汇文中学。

1922年跟李勖刚学习小提琴。同年在青岛随俄国人霍洛舍夫斯基(Horoshefski)学琴。

1923年进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随穆志清学习小提琴。

同期又向俄国人欧鲁普(IsidorOroop)学琴。

1924年在青岛随奥地利人施特劳斯(PaulStrauss)学琴。

1925年在上海跟工部局交响乐团荷兰小提琴家海斯特(Heyst)学习小提琴。

1926年由刘海粟聘任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小提琴教授。

1926年兼任上海艺术大学小提琴教授。

1927年6月任南京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宣传处音乐指导员。

1927年与田汉、潘天寿教授等人发起参与创办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并担任小提琴教授,同时兼任交通大学附中音乐教师。

1927春参加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成为加入这个交响乐团的第一名中国人。

1928年到日本留学。随东京新交响乐团指挥--原圣彼得堡马林斯基歌剧院首席兼指挥、德沃夏克的学生捷克小提琴家克尼希(JosefKoenig)学琴,并担任东京新交响乐团小提琴演奏员。

1929年回国后继续担任上海美专小提琴教授。

1929年-1930年跟意大利小提琴家富华(ArrigFoa)学琴。

1929年-1931年任上海艺术大学,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上海人文艺术大学小提琴教师。

1930年兼任上海江湾劳动大学小提琴教师。

1932年-1935年在青岛国际乐团任演奏员。

1938年-1949年聘为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演奏员。同时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小提琴教授。

1938年-1940年在上海沪江大学建筑系学习毕业。1946年起取得中央高等考试院建筑师称号及证书。

1947年任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小提琴教授和行知艺术学校小提琴教师。

1949年7月参加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1949年9月由陈毅市长任命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至1984年,同时兼任管弦系主任。

1954年-1966年连任上海市第一至第五届市人大代表。

1955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

1956年-1958年兼任中央轻工业部轻工业科学研究院乐器研究所所长。

1957年担任民盟上海市委常委兼上海音乐学院支部主任,八十年代改任民盟市委顾问。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停止工作。

1972年恢复工作。

1973年参与上海音乐学院“五七”音训班教学工作。

1977年起任上海市第五届、第六届市政协常委。

1979年参与拍摄《从毛泽东到莫扎特》记录片,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1980年作为中央文化部音乐教育代表团成员赴美参加美国全国音乐教育会议。同年,接受美国密苏里大学由校长颁发的金色大奖章。

1981年任法国巴黎国际蒂博小提琴比赛评委。

1982年任英国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委。

1982年在上海接受美国旧金山音乐学院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

1982年赴美接受美国旧金山市政府董事会颁发的荣誉奖状。

1983年在纽约接受由小提琴家斯特恩颁发的美国交响乐协会荣誉奖状。

1984-2002年任上海音乐学院顾问。

1991年获第一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获得中国音乐家协会首届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2002年11月28日逝世。

谭抒真社会评价

谭抒真教授年谱

1907年6月10日谭抒真原名谭书祯,原籍山东潍坊市,出生于青岛。父亲谭子东,毕业于同济大学医科,医生。

1914年随全家迁回原籍山东潍坊市,入东关油坊沟小学。

1916年随全家迁居河南开封,入济汴小学开始学习英文。次年改入开封市立第一小学。

1919年入开封南关圣安德列中学。

1921年考入北京汇文中学。

1922年跟李勖刚学习小提琴。同年在青岛随俄国人霍洛舍夫斯基(Horoshefski)学琴。

1923年进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随穆志清学习小提琴。

同期又向俄国人欧鲁普(IsidorOroop)学琴。

1924年在青岛随奥地利人施特劳斯(PaulStrauss)学琴。

1925年在上海跟工部局交响乐团荷兰小提琴家海斯特(Heyst)学习小提琴。

1926年由刘海粟聘任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小提琴教授。

1926年兼任上海艺术大学小提琴教授。

1927年6月任南京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宣传处音乐指导员。

1927年与田汉、潘天寿教授等人发起参与创办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并担任小提琴教授,同时兼任交通大学附中音乐教师。

1927春参加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成为加入这个交响乐团的第一名中国人。

1928年到日本留学。随东京新交响乐团指挥--原圣彼得堡马林斯基歌剧院首席兼指挥、德沃夏克的学生捷克小提琴家克尼希(JosefKoenig)学琴,并担任东京新交响乐团小提琴演奏员。

1929年回国后继续担任上海美专小提琴教授。

1929年-1930年跟意大利小提琴家富华(ArrigFoa)学琴。

1929年-1931年任上海艺术大学,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上海人文艺术大学小提琴教师。

1930年兼任上海江湾劳动大学小提琴教师。

1932年-1935年在青岛国际乐团任演奏员。

1938年-1949年聘为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演奏员。同时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小提琴教授。

1938年-1940年在上海沪江大学建筑系学习毕业。1946年起取得中央高等考试院建筑师称号及证书。

1947年任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小提琴教授和行知艺术学校小提琴教师。

1949年7月参加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1949年9月由陈毅市长任命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至1984年,同时兼任管弦系主任。

1954年-1966年连任上海市第一至第五届市人大代表。

1955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

1956年-1958年兼任中央轻工业部轻工业科学研究院乐器研究所所长。

1957年担任民盟上海市委常委兼上海音乐学院支部主任,八十年代改任民盟市委顾问。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停止工作。

1972年恢复工作。

1973年参与上海音乐学院“五七”音训班教学工作。

1977年起任上海市第五届、第六届市政协常委。

1979年参与拍摄《从毛泽东到莫扎特》记录片,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1980年作为中央文化部音乐教育代表团成员赴美参加美国全国音乐教育会议。同年,接受美国密苏里大学由校长颁发的金色大奖章。

1981年任法国巴黎国际蒂博小提琴比赛评委。

1982年任英国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委。

1982年在上海接受美国旧金山音乐学院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

1982年赴美接受美国旧金山市政府董事会颁发的荣誉奖状。

1983年在纽约接受由小提琴家斯特恩颁发的美国交响乐协会荣誉奖状。

1984-2002年任上海音乐学院顾问。

1991年获第一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获得中国音乐家协会首届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2002年11月28日逝世。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