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卫文麿【日本东京人】_日华_中国_议长

风云人物本文相关内容:近卫文麿 日华 中国 议长

近卫文麿简介

近卫文麿(汉语拼音:jìn wèi wén mí),日本东京人。近卫笃公爵之长子。京都帝国大学毕业,1931年任贵族院副议长,1933年任议长。1937年组阁任首相,一个月后发生七七事变。最初声明采取不扩大战争的方针,但战火蔓延到上海,最终扩大为全面侵华战争。他曾先后三次发表对华政策基本方针的声明:第一次1938年1月,声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第二次1938年11月,宣言“建设东亚新秩序”;第三次1938年12月,宣布被称为“近卫三原则”的侵华政策,即一、中国停止抗日;二、中国承认“满洲国”,订立日华防共协定,允许在特定地点驻扎日本军队;三、中国承认日本人在中国内地有居住和经营的自由,特别在华北和内蒙地区,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积极向日本提供便利。扶植汪精卫傀儡政权。1939年辞职后,任枢密院议长。1940年7月和1941年7月,再次任首相,组成第二次、第三次近卫内阁。在任期内,推动新体制运动,建立“大政翼赞倒”,加速法西斯化。同时,扩大侵华战争,并于1940年9月侵入印度支那半岛,签订日德意三国军事同盟条约,11月同汪精卫伪政权缔结《日华基本条约》,决定对英美开战的方针。1944年后,担心战败将危及皇室,策划推翻东条内阁和尽早结束战争。日本投降后,被指控为甲级战犯,逮捕之前,服毒自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