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函普【金始祖】_女真_新罗_始祖

完颜函普

完颜函普介绍

金始祖,女真名完颜函普,在位时间941-960年。有二子,长子女真名完颜乌鲁,次子女真名完颜斡鲁。 金熙宗即位后,追上谥号为景元皇帝,庙号为始祖,皇统四年,称他的埋葬地为光陵,皇统五年,增谥为始祖懿宪景元皇帝。

完颜函普人物生平

金始祖函普,最初非出自完颜部,而是从高丽来。来时年已六十多岁。其兄阿古乃好佛,留在高丽不肯相从,只说:“后世子孙必有能相聚者,吾不能去也。”函普只和其弟保活里来完颜部。函普住在完颜部仆干水之涯,其弟保活里住在耶懒。

很久以后,胡十门从曷苏馆路来见金太祖,说自己是阿古乃的后人。另外,石土门、迪古乃,是保活里的后人。到了金太祖击败耶律谢十的辽兵,派使者梁福、斡答刺招谕渤海国的人说:“女真、渤海本同一家。”说的就是女真、渤海当初都是勿吉七部的成员。

函普到了完颜部,住了一段时间后,完颜部人杀了其它族的人,因此两族交恶,哄斗不止。完颜部人对函普说只要化解仇杀,就把部族里一个六十多未嫁的贤女嫁给他,收他作完颜部的人。函普答应下来并解决了争端。

完颜函普家庭成员

妻子儿女:

明懿皇后,完颜部人。年六十余嫁始祖。

金德帝

斡鲁

注思版(女)

兄弟及子女:

兄阿古乃

胡十门

弟保活里

石土门

迪古乃

完颜函普考辨

关于金朝始祖函普的族属问题,研究者认识不一,有人认为函普是新罗人或高丽人,有人认为函普是靺鞨人或女真人通过《松漠纪闻》、《金史》等书有关金朝始祖函普族属记述的考证,认为,《金史》关于函普“从高丽来” 的记述比较接近历史真实,即认为,函普及其先人由进入新罗,归入高丽,后从高丽来到女真地区,加入女真联盟, 成为女真首领。函普实为——女真人。

关于金朝始祖函普的族属问题,研究者认识不一,有人认为函普是新罗或高丽人, 也有人认为函普是或女真人,但均未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论述,惟有孟古托力《女真及其金朝与高丽关系中几个问题考论》一文曾作简要分析。

完颜函普“新罗人”考辨

《松漠纪闻》等书称函普是“新罗人”考辨

史书中关于函普族属的记载很多,其中,记述函普为“新罗人”的著作主要有以下几种:

(1)洪皓《松漠纪闻》记载:“女真酋长(指函普)乃新罗人,号完颜氏。完颜,犹汉言王也。女真以其练事,后随以首领让之。兄弟三人,一为熟女真酋长,号万户。其一适他国。完颜年六十余,女真妻之以女,亦六十余,生二子,其长即胡来也。自此传三人,至杨哥太师无子,以其侄阿骨打之弟谥曰文烈者为子。其后杨哥生子闼辣,乃令文烈归宗”。

(2)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女真)酋长本新罗人,号完颜氏,完颜犹汉言王。女真以其练事以为首领,完颜之兄弟三人,一为熟女真酋长,号万户,其一适他国。完颜年六十余,女真妻之以女,亦六十余,生二子,其长即胡来也,自此传三人至杨哥太师以至阿骨打”。

(3)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完颜之始祖指(疑“指”字为“”字之误)浦者,新罗人,自新罗奔女真,女真诸酋推为首领。七传至而始大,所谓阿骨打也”。李心传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一书中也说,“即阿固达(阿骨打),其先新罗人也”。

(4)宋人陈均《九朝编年备要》记载:“女真,其初部族本新罗人,号完颜氏。完颜,犹汉言王。女真妻之以女,生二子,其长乌古鼐也。自此传三人,至英格太师以至阿固达(阿骨打)”。

(5)宋人佚名编《续编两朝纲目备要》记载:“完颜之始祖浦(函普)者,新罗人,自新罗奔女真,女真诸酋推为首领,七传至而始大,所谓阿骨打也”。

(6)宇文懋昭《大金国志》记载:“或又云,其初酋长本新罗人,号完颜氏。‘完颜’,犹汉言‘王’也。女真妻之以女,生二子,其长即胡来也。其自此传三人至杨割太师,以至阿骨打”。

(7)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又云,其酋本新罗人,号完颜氏,犹汉言王也。女真服其练事,以首领推之。其酋自龛福(函普)以下班班可纪”。

上述各书多以肯定的语气说金朝始祖函普兄弟三人都是新罗人,后来,一人(函普)来到生女真地区,成为完颜部首领;一人来到熟女真地区,成为熟女真酋长;一人适他国。这些书的作者,皆为宋人或宋末元初人,且多为著名的史学家,在中国史学史上享有很高声望,再加上他们生活的时代距女真兴起较近,对女真的族属及其兴起应该有所了解,因此,这些较早记载函普族属的资料,为许多史学家所认同。然而,只要我们对这些史料认真作一些分析,仍会发现其中可供商榷之处。

首先,从上述各书关于金朝始祖函普族属的记载中可以看出,他们所记载的内容基本一致,就连用词都十分相似,说明这些书关于函普族属记载所依据的资料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这些书关于函普族属的记载出于一源。如果我们再从上述各书成书时间先后分析,完全可以断定,这些关于金朝始祖函普族属的记载,全都出自于洪皓的《松漠纪闻》。洪皓是宋朝人,建炎三年(1129年)奉宋高宗之命出使金朝,被金朝扣留15年,长期在女真贵族完颜希尹家族活动的冷山(今黑龙江五常境内的大青顶子山)等地生活,与完颜希尹等女真贵族交往甚密,对女真社会及生活习俗等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他所撰写的《松漠纪闻》被视为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重要著作,因之,他对金朝始祖函普族属的记述也就成了当时的宋人以及后人认识函普族属的重要依据。实际上,洪皓虽然在女真人中生活过一段时间,但他在女真人中生活之时,已距金朝始祖函普在女真人中生活的时间相差了一百年左右,对于函普的族属问题,他不可能亲耳听到函普等人的诉说,只能从女真人的传说中得知一二。洪皓从女真人中听来的传说,有的是符合事实的,有的也可能会与事实有所出入,有的即使洪皓从女真人中听来的传闻与事实没有出入,也可能会因为洪皓理解的偏差以及后来回忆的偏差,导致洪皓的记述不如女真人自己的传闻更加准确,因此,我们对洪皓的记述不能百分之百的相信。事实上,《松漠纪闻》的记载确有不少失误之处。比如,上述《松漠纪闻》的引文中说函普“生二子,其长即胡来也”,就与史实不符。据学者考证,洪皓所说“胡来”,是指金朝景祖乌古乃,据《金史·世纪》记载,金朝始祖函普至乌古乃已经六世,而洪皓把乌古乃说成是金朝始祖函普的儿子,显然是一种误记。像这样的错误,《松漠纪闻》中还有不少,此不一一赘述。可见,《松漠纪闻》中有关记述并非完全信史,其中,关于函普族属的记载,也可能有疏误之处。其次,《松漠纪闻》等书说函普是“新罗人,号完颜氏”,这也与史实不符,实际上,新罗或高丽并无完颜氏,只有和女真才有完颜氏。《松漠纪闻》等书说函普“号完颜氏”,不但不能说明函普是新罗人,相反倒说明函普是——女真人。

再次,上述各书虽然都根据《松漠纪闻》的记载,说函普是“新罗人”,但也有人对这一记述产生了怀疑。比如,马端临《文献通考》在记载此事时,特意说“又云”,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在记载此事时也说“或又云”。两书中所说的“又云”、“或又云”,都是不确定的说法,说明他们在记载此事之时,对洪皓《松漠纪闻》的记述就已经不十分相信了,他们虽然也采纳了这一说法,不过是作为一家传说进行记述罢了。可见,《松漠纪闻》等书关于函普是“新罗人”的记述是不准确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准确的记述,对后来却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到了明清时期,又为《高丽史》和《满洲源流考》等书进一步发挥了。大约于明朝时期成书的《高丽史》说:“或曰:昔我平州僧今俊遁入女真,居阿之古(按出虎)村,是谓金之先。或曰:平州僧金幸之子克守初入女真阿之古村,娶女真女生子曰古乙太师,古乙生活罗太师,活罗多子,长曰劾里钵,季曰盈歌。盈歌最雄杰,得众心。盈歌死,劾里钵长子乌雅束嗣位。乌雅束卒,弟阿骨打立。”《高丽史》是朝鲜史学家郑麟趾所撰写的一部重要史书,但他把金朝始祖函普说成是高丽平州僧人今俊(有人认为应作金俊)或者说成是平州僧人金幸之子克守,不知有何依据,听起来简直就像天方夜谈。不过,郑麟趾还算高明,他并没有肯定地说金朝始祖是高丽僧人今俊,而是说“或曰”,也就是说,说金朝的始祖函普是高丽僧人,不过是在高丽中流传的一种不确定的传说而已,本来就是一种不确定的传说,怎能当作历史真实看待呢!清人阿桂等人撰修的《满洲源流考》则在马端临《文献通考》和宇文懋昭《大金国志》的基础上,对金朝始祖是新罗人的结论作了进一步发挥,谓“金始祖本从新罗来,号完颜氏,所部称完颜部。新罗王金姓,则金之远派出于新罗。”又说“新罗王,金姓,相传数十世,则金之自新罗来,无疑建国之名亦应取此。《金史·地理志》乃云以国有金水源为名,史家附会之词,未足凭耳。如上所述,马端临《文献通考》、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关于金朝始祖函普是新罗人的记载有失妥当,且两书对其记载已经产生怀疑,那么,《满洲源流考》依据《文献通考》和《大金国志》所做出来的结论,也就不会是正确的了。至于《满洲源流考》所说的女真建国以“金”为国号是来自于新罗王之金姓,倒真有点像他们自己诬蔑《金史·地理志》为“史家附会之词”一样,成了实实在在的附会之词”。

完颜函普“从高丽来”考辩

《金史》等书称函普“从高丽来”考论。

上述各书关于函普是“新罗人”的记载,主要依据洪皓《松漠纪闻》的记述,而《松漠纪闻》的记述,则主要依据洪皓在女真人中听来的传说,《松漠纪闻》所记载的洪皓在女真人中听来的传说,又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往往会出现偏差,没有女真人自己的传说更为准确,因此,我们要弄清楚金朝始祖函普的族属问题,还需要到女真人自己的传闻中去追寻。据《金史》记载,女真族在金太祖任用完颜希尹创制女真文字以前,“既未有文字,亦未尝有记录,故祖宗事皆不载。”“宗翰好访问女真老人,多得祖宗遗事。”金太宗即位以后,“诏书求访祖宗遗事,以备国史,命勖与耶律迪越掌之。”完颜勖等“采摭遗言旧事”,撰成《祖宗实录》,“自始祖以下十帝,综为三卷”。完颜勖等撰成的《祖宗实录》,虽然也是采摭传闻,但它是女真人自己的传闻,且经过完颜勖等人认真考证和整理,当最接近历史真实。完颜勖等撰成的《祖宗实录》,是元人修撰《金史》的重要资料之一。因此,《金史》虽然成书比上述诸书为晚,但书中关于金朝始祖函普族属的记述应该比上述诸书的记载更加接近历史真实。按照这一分析,我们要搞清楚金朝始祖函普的族属问题,还应该看一看《金史》是如何记述的。

《金史》关于金朝始祖函普族属的记述主要有以下几则:

《金史·世纪·始祖函普纪》记载说:“金之始祖讳函普,初从高丽来,年已六十余矣。兄阿古乃好佛,留高丽不肯从,曰:‘后世子孙必有能相聚者,吾不能去也。’独与弟保活里俱。始祖居完颜部仆水之涯,保活里居耶懒。其后胡十门以曷苏馆归太祖,自言其祖兄弟三人相别而去,盖自谓阿古乃之后。”“始祖至完颜部,居久之,其部人尝杀它族之人,由是两族交恶,哄斗不能解。完颜部人谓始祖曰:‘若能为部人解此怨,使两族不相杀,部有贤女,年六十而未嫁,当以相配,仍为同部。’始沮曰:‘诺。’乃自往谕之曰:‘杀一人而斗不解,损伤益多。曷若止诛首乱者一人,部内以物纳偿汝,可以无斗而且获利焉。’怨家从之。乃为约曰:‘凡有杀伤人者,征其家人口一、马十偶、牛十、黄金六两,与所杀伤之家,即两解,不得私斗。’曰:‘谨如约。’女直之俗,杀人偿马牛三十自此始。既备偿如约,部众信服之,谢以青牛一,并许归六十之妇。始祖乃以青牛为聘礼而纳之,并得其赀产。后生二男,长曰乌鲁,次日斡鲁”。“遂为完颜部人”。《金史·胡十门传》记载:“高永昌据东京,招曷苏馆人,众畏高永昌兵强,且欲归之。胡十门不肯从,召其族人谋曰:‘吾远祖兄弟三人,同出高丽。今大圣皇帝(指完颜阿骨打)之祖(指函普)入女直,吾祖(指阿古乃)留高丽,自高丽归于辽。吾与皇帝皆三祖之后。皇帝受命即大位,辽之败亡有征,吾岂能为永昌之臣哉。’”这两则史料分别说金朝始祖函普兄弟三人“同出高丽”、“从高丽来”,并没有说函普兄弟三人是高丽人,这不仅仅是一般的用词问题,而是含有深刻的用意。如果说函普是高丽人,那就是一种确定的说法,不容置疑,如果说函普“从高丽来”,那就不同了,因为高丽境内生活有多种民族,有新罗人、高丽人、汉人、女真人等,“从高丽来”有可能是高丽人从高丽来,也有可能是人或女真人从高丽来。那么,函普到底是不是高丽人从高丽来呢?

我们从金朝晚期张行信所说的一段话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金宣宗贞四年(1216年)二月,张行信曾针对王浍有关“本朝绍高辛,黄帝之后”的议论,说:“按《始祖实录》止称自高丽而来,未闻出于高辛”。高辛即帝喾,黄帝的后人。魏晋南北朝时期,出身于“高句骊之支庶”的高和曾“自云高阳氏之苗裔”。高阳氏,即颛顼,也是黄帝的后人。“《始祖实录》止称自高丽而来,未闻出于高辛”,就是说女真人既不承认自己是黄帝的后人,也不承认自己是高句丽的后人。

实际上,元人修撰《金史》时,早已根据完颜勖等人撰修的《祖宗实录》,明确了金朝始祖不是高丽人。他们在《金史·高丽传》中说,“唐初,有粟末、黑水两部,皆臣属于高丽。”又在传后的《赞》中说:“金人本出之附于高丽者”。孟古托力认为这则史料中的“金人”是指金代女真人始祖函普,也就是说,《金史》的修撰者认为金朝始祖函普“本出于之附于高丽者”。唐时的黑水,到五代时改称女真,因此,人们常常笼统地将说成是女真的先人,甚至有人在辽初之时把女真人也称之为。据此可知,函普的先人当为早年进入新罗的人。新罗在唐朝灭亡高句丽政权以后,控制了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公元918年,在新罗政权控制下的王建脱离新罗政权的统治,自行创建高丽政权,是为王氏高丽,是时,新罗政权尚未最后灭亡,直至935年王氏高丽才最后灭亡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新罗和高丽虽然是前后相继的两个政权,但在新罗灭亡、高丽兴起之时,两个政权曾同时并立一个时期,因此才出现了“金史称(函普)为高丽人,固不误,《纪闻》《通考》诸书称为新罗人,亦不得谓非也”的说法。但事实上,函普及其先人必定是先入新罗,后归高丽。据孟古托力和杨茂盛等人考证,函普离开朝鲜半岛的时间分别为921年左右和“926年辽灭渤海之后的两三年内”,如果这一推论能够站得住脚的话,离开朝鲜半岛之前的函普必定在高丽政权之内,因此,《金史》说函普“从高丽来”无疑会更准确一些。这也说明《金史》关于函普族属的记载更加可信。

宋人或宋末元初人虽然多以洪皓《松漠纪闻》的记述为依据,认为金朝始祖函普是“新罗人”,但也有一些宋人没有采纳其说法,如苗耀就在他所撰写的《神麓记》中对函普的族属做了不同于《松漠纪闻》等书的记述,他说“女真始祖浦(函普),出自新罗,奔至阿触胡(按出虎),无所归,遂依完颜因而氏焉,六十未娶。是时,酋豪以强凌弱,无所制度,浦劈木为克,如文契约,教人举债生息,勤于耕种者,遂致巨富。若遇盗窃鸡豚狗马者,以桎梏拘械,用柳条笞挞外,赔偿七倍,法令严峻,果断不私。由是,远近皆伏,号为神明。有邻寨鼻察异酋长,姓结徒姑丹,小名圣货者,有室女,年四十余,尚未婚,遂以牛马财用农作之具,嫁之于浦。后女真众酋结盟,推为首领”。文中虽然称函普“出自新罗”,没有《金史》说函普“从高丽来”准确。但根据以上考证辨析,我们认为函普很可能是先入新罗,后归高丽的——女真人,因此,苗耀没有说函普是新罗人,也没有说函普从新罗来,而是说函普“出自新罗”,也就是说函普或函普的先人曾经在新罗生活过一段时间,所以说函普“出自新罗”也不算错,如果从另一视角去认识问题,还可以算作是一种颇有见地的记述。另据一些专家研究,认为《金史》说函普娶了年已六十之妇生儿育女,“理所必无”,而苗耀《神麓记》说其妇“四十余”,当比较符合实际,说明苗耀《神麓记》在记载史事方面是有分寸的。或许苗耀在女真人中听到了与洪皓所听到的并非一致的关于函普族属的传说,才作了不同于《松漠纪闻》的记述。两相比较,应该说,苗耀《神麓记》的记述更接近于女真自己的传说。苗耀《神麓记》的记述与《金史》的记述大体相符,这也从另一侧面证明了《金史》记载之不误。

完颜函普“父母之邦”考辩

关于女真先祖自称高丽为“父母之邦”的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金朝始祖出自高丽,“虽其子孙,亦不甚讳”,难道还会有错吗!确实,金朝始祖函普的后人曾明确称高丽为“父母之邦”。比如《高丽史·睿宗世家二》就曾记载说,睿宗四年(1109年)六月,女真人袅弗、史显等出使高丽,向高丽王上奏说:“昔我太师盈歌尝言,我祖宗出自大邦,至于子孙,义合归附。今太师乌雅束亦以大邦为父母之国。在甲申年间,弓汉村人不顺太师指谕者,举兵惩之。国朝以我为犯境,出兵征之,得许修好,故我信之,朝贡不绝。不谓去年大举而入,杀我耄倪。置九城,使流亡靡所止归,故太师使我来请旧地。若许还九城,使安生业,则我等告天为誓,至于世世子孙恪修世贡,亦不敢以瓦砾投于境上。”《高丽史·睿宗世家三》亦记载说:睿宗十二年(1117年)三月,金主阿骨打遣阿只等五人寄书高丽王曰:“兄大女真金国皇帝致书于弟高丽国王。自我祖考介在一方,谓契丹为大国,高丽为父母之邦,小心事之。契丹无道,陵轹我疆域,奴隶我人民,屡加无名之师。我不得已拒之,蒙天之获殄灭之。惟王许我和亲结为兄弟,以成世世无穷之女子。”可见,金朝先祖穆宗盈歌、康宗乌雅束和太祖阿骨打都曾称高丽为“父母之国”或“父母之邦”,但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这几句称呼就断言女真始祖为高丽族人,还应该进行具体分析。

我们认为,当时,穆宗盈歌、康宗乌雅束和太祖阿骨打称高丽为“父母之邦”,是有一定原因和背景的。这首先是因为金朝始祖函普曾经加入过高丽政权,并在高丽生活了一段时间,如同渤海政权统治下的各族人均被视为渤海人、金朝统治下的各族人均被视为金人一样,函普也被视为高丽人,这种具有广义和狭义区别的族称,在古代社会是没有人加以区分的,经常互用并混淆在一起,所以,穆宗盈歌、康宗乌雅束和太祖阿骨打便从广义的族称上称高丽为“父母之国”或“父母之邦”,是从金朝始祖曾经加入高丽政权并受高丽文化熏陶的方面立论的,并没有说金朝始祖函普不是高丽统治下的——女真人。其次,从穆宗盈歌、康宗乌雅束和太祖阿骨打称高丽为“父母之国”或“父母之邦”的上述两条史料来看,都有一定的背景。如前一条史料是高丽在攻占曷懒甸女真地区以后修筑九城,女真派遣使者请求收回九城之地,因之称高丽为“父母之国”。这里,应该说女真不无讨好和拉关系之意。后一条史料是在金军即将攻取保州之时契丹人将保州献于高丽,阿骨打为了求取保州特派使者向高丽王说了有关高丽是“父母之邦”的话,实际上,也不无讨好和拉关系之意。如同唐朝皇帝将自己的先祖说成是老子李耳一样,不一定就是历史真实。此外,女真人称高丽为“父母之国”或“父母之邦”,见诸史料记载,仅此两次,后来再也见不到有关女真人称高丽为“父母之邦”的记载了。从当时的情况看,女真人虽然称高丽为“父母之邦”,但高丽人并没有表示认同,他们一直把女真视为“夷狄”,称女真“人面兽心”,“贪而多诈”,就是到了宋人遣使如金约女真共同夹攻灭辽之时,高丽仁宗还让两位医者给宋徽宗捎去话说:“女真狼虎耳,不可交也””,劝宋徽宗不要兴兵伐辽。可见,高丽人根本没有把金朝始祖的后人看成是高丽的后人,这也说明金朝始祖并非新罗人或高丽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形成以下一些认识:关于金朝始祖函普的族属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从民族可以发展变化的视角以及狭义和广义的族称等方面去认识,如果从狭义的族称来认识,函普应该属于——女真人。如果从广义的族称来认识,函普及其先人曾由进入新罗,迅速接受新罗文化,那么,函普及其先人在新罗生活的那一段时间,除了具有狭义的人的族称以外,还具有广义的新罗人的族称(广义的族称实际上是国称),后来,函普归入高丽,又具有广义的高丽人的族称。当函普兄弟三人从高丽返回女真地区以后,又迅速融入女真文化之中,成为女真族不可分割的一员,到那时,函普只能称为女真人,也可以称为金人先祖或始祖。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