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恺【西晋山都县公】_石崇_将军_校尉

风云人物本文相关内容:王恺 石崇 将军 校尉

王恺

王恺(生卒年不详),字君夫,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人。西晋时期外戚、富豪,曹魏司徒王朗之孙,卫将军王肃第四子,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文明皇后王元姬的弟弟。

起家员外郎,参与诛杀外戚杨骏,受封山都县公。迁骁骑将军、散骑常侍,坐事免官。起任射声校尉,迁后军将军。

曾与富豪石崇斗富,受到司隶校尉傅祗弹劾,得到皇帝赦免,从此肆无忌惮。卒于任上,谥号为“丑”。

人物生平

王恺,字君夫,少有才力,历位清显,虽无细行,有在公之称。以讨杨骏勋,封山都县公,邑千八百户。迁龙骧将军,领骁骑将军,加散骑常侍,寻坐事免官。生活极其奢侈,曾得武帝之助,与石崇斗富。

王恺年少时无品行,但却有才智,办事称职。永平元年(291年),皇后贾南风联结楚王司马玮等人诛除杨骏,王恺亦有功勋,于是获封为山都县公,食邑有一千八百户。王恺后升任龙骧将军,领骁骑将军,加散骑常侍,虽然不久就因事免官,但后来又再被起用为射声校尉,日久之后官至后将军。

当时王恺既为外戚,而且是西晋豪富,于是有与石崇斗富的事,后来王恺从石崇那里获得一只鸩鸟,并且违反鸩鸟不得运过长江的规定去饲养。当时的司隶校尉傅祗上奏弹劾二人,但却获晋惠帝下诏宽恕二人罪行。如此,众人都畏惧王恺的权势,王恺就更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王恺死后获谥为丑公。

轶事典故

八百里驳

王恺有一头牛,名叫八百里驳,牛蹄、牛角经常磨得晶莹发亮。有一次,王武子对王恺说:“我射箭的技术赶不上你,今天想指定你的牛做赌注,和你赌射箭,我押上一千万钱来顶你这头牛。”王恺既仗着自己射箭技术好,又认为千里牛没有可能杀掉,就答应了他,并且让王武子先射。王武子一箭就射中了箭靶,退下来坐在马扎儿上,吆喝随从赶快把牛心取来。一会儿,烤牛心送来了,王武子吃了一块就走了。

王恺曾经处分一个人,不准他穿衣服,又径直把他关在深宫内院里,不让人带他出来。这个人终于饿了好几天,弄得精神恍惚,不知该往哪里走。后来一个朋友帮助了他,都快死了,才得以出来。

斗富

富商石崇曾与贵戚晋武帝的舅父王恺以奢靡相比。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王恺用赤石脂涂墙壁,石崇便用花椒。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赐了他一株珊瑚树,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王恺用这株珊瑚树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挥起铁如意将珊瑚树打得粉碎,王恺心疼不已,以为石崇嫉妒自己的宝物,石崇一笑置之:“别心疼了,我还给你。”说着便命左右取来六七株珊瑚树,这些珊瑚树高度皆有三四尺,条干绝俗,光耀如日,比王恺那株强多了,王恺抚然自失。

豆粥是较难煮熟的,可石崇想让客人喝豆粥时,只要吩咐一声,须臾间就热腾腾地端来了;每到了寒冷的冬季,石家却还能吃到绿莹莹的韭菜碎末儿,这在没有暖房生产的当时可是件怪事。石家的牛从形体、力气上看,似乎不如王恺家的,可说来也怪,石崇与王恺一块出游,抢着进洛阳城,石崇的牛总是疾行若飞,超过王恺的牛车。这三件事,让王恺恨恨不已,于是他以金钱贿赂石崇的下人,问其所以。下人回答说:“豆是非常难煮的,先预备下加工成的熟豆粉末,客人一到,先煮好白粥,再将豆末投放进去就成豆粥了。韭菜是将韭菜根捣碎后掺在麦苗里。牛车总是跑得快,是因为驾牛者的技术好,对牛不加控制,让它撒开欢儿跑。”于是,王恺仿效着做,遂与石崇势均力敌。

家庭成员

远祖

王翦,秦朝名将,东海兰陵王氏、琅琊王氏、太原王氏开创者

祖父母

祖父:王朗,曹魏宰相,封兰陵侯。

祖母:弘农杨氏,华阴乡君。

父亲

王肃,曹魏中领军,封兰陵侯,追赠卫将军。

姐姐

王元姬,西晋文明皇后(追封),嫁晋文帝司马昭。

兄弟

大哥:王恽,兰陵侯。

二哥:王恂,河南尹,封兰陵侯,赠车骑将军。

三哥:王慊,尚书,封安寿侯。

史料记载

《晋书·外戚列传》

恺字君夫。少有才力,历位清显,虽无细行,有在公之称。以讨杨骏勋,封山都县公,邑千八百户。迁龙骧将军,领骁骑将军,加散骑常侍,寻坐事免官。起为射声校尉,久之,转后将军。恺既世族国戚,性复豪侈,用赤石脂泥壁。石崇与恺将为鸩毒之事,司隶校尉傅祗劾之,有司皆论正重罪,诏特原之。由是众人佥畏恺,故敢肆其意,所欲之事无所顾惮焉。及卒,谥曰“丑”。

《资治通鉴·卷八十一》

后将军王恺,文明皇后之弟也;散骑常侍、侍中石崇,苞之子也。三人皆富于财,竞以奢侈相高。恺以〈米台〉澳釜,崇以蜡代薪;恺作紫丝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崇涂屋以椒,恺用赤石脂。帝每助恺,尝以珊瑚树赐之,高二尺许,恺以示崇,崇便以铁如意碎之;恺怒,以为疾己之宝。崇曰:"不足多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其家珊瑚树,高三、四尺者六、七株,如恺比者甚众;恺恍然自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