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兽之王是谁(万兽之王-东北虎)_西伯利亚_之王

风云人物本文相关内容:西伯利亚 之王

万兽之王是谁(万兽之王-东北虎)

西伯利亚虎 又称东北虎、阿穆尔虎,是体型最大的虎亚种,分布于俄罗斯东部、朝鲜和中国东北等地。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猫科 Felidae

属: 豹属 Panthera

种: 虎 P. tigris

亚种: 东北虎 P. tigris altaica

万兽之王是谁(万兽之王-东北虎)

万兽之王是谁(万兽之王-东北虎)

野生西伯利亚虎的数据(2005年测)

成年雄性体长174-195厘米,尾长100厘米,重量176-215公斤;

成年雌性体长167-182厘米,尾长88厘米,重量115-165公斤。

现今的西伯利亚虎体型数据与20世纪的历史数据相比“缩小”了。“缩小”原因的推测:由于非法捕猎而减少了西伯利亚虎大量的猎物,而引起的。也可能与栖息地不断压缩有关系。

万兽之王是谁(万兽之王-东北虎)

最大的记录

  • 上世纪50年代初,俄罗斯东部一只被猎得的野生雄性西伯利亚虎重达384公斤,这是吉尼斯纪录。
  • 此外,野生雄性西伯利亚虎还有390公斤-426公斤等个体实例,都收录于各动物学专着,虽然这些巨大的个体始终作为历史记录而存在,但并不被现代科学家所认可。
  • 根据部分科学家的推测,应该有体型更大的野生西伯利亚虎居住于更靠北更隐秘的森林中,据专门记载各种狩猎兽记录的《华德氏大猎兽纪录》上说,有一个体长4米的记录(不计尾巴),属于一张西伯利亚虎皮。
  • 传说前苏联猎到的一只雄性西伯利亚虎,体长5米(不计尾巴),760公斤,大约是有正常西伯利亚虎体型的两倍。

(如果虎的体型大小与食物的丰富程度、栖息地空间有关系,那么是不是真的会存在传说中如此巨大的西伯利亚虎呢?)

万兽之王是谁(万兽之王-东北虎)

人工饲养的雄性西伯利亚虎体重吉尼斯纪录为465公斤,于1986年实测,二十多年过去,有不少圈养的雄性西伯利亚虎超过了这个记录,有481公斤-545公斤,但这些数据的真实性没有得到权威认可。

万兽之王是谁(万兽之王-东北虎)

雄性西伯利亚虎

万兽之王是谁(万兽之王-东北虎)

雌性西伯利亚虎

万兽之王是谁(万兽之王-东北虎)

西伯利亚虎毛色黄,条纹颜色局部比其他亚种浅,体色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

万兽之王是谁(万兽之王-东北虎)

万兽之王是谁(万兽之王-东北虎)

万兽之王是谁(万兽之王-东北虎)

西伯利亚虎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串通,极似“王”字,故有“丛林之王”和“万兽之王”之美称。

万兽之王是谁(万兽之王-东北虎)

耳短圆,背面黑色,中央带有1块白斑。

成年西伯利亚虎的牙齿较强大,一般为30个。

万兽之王是谁(万兽之王-东北虎)

万兽之王是谁(万兽之王-东北虎)

西伯利亚虎的牙齿

分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犬齿十分粗大,呈圆锥状,齿尖部稍向后弯,长54-78mm。

万兽之王是谁(万兽之王-东北虎)

万兽之王是谁(万兽之王-东北虎)

万兽之王是谁(万兽之王-东北虎)

西伯利亚虎主要在夜间活动,感官敏锐,性凶猛,行动迅捷,善游泳,善爬树。

万兽之王是谁(万兽之王-东北虎)

主要以有蹄类动物为食,偶尔捕食蛇类和鱼类,也吃松子、胡桃、榛子、覆盆子等野果。食物缺乏的时候,也会捕杀猪、羊、牛等家禽家畜,甚至可能袭击人类。

万兽之王是谁(万兽之王-东北虎)

西伯利亚虎与棕熊搏斗的标本

海参崴博物馆

在有蹄类动物减少时西伯利亚虎会尝试捕食黑熊和棕熊。尽管西伯利亚虎会捕食熊类,但在自卫或者食物争夺过程中也有过少数棕熊击败甚至杀死虎的案例。更有甚者有的棕熊会尾随西伯利亚虎来夺取自己平时不能杀死的猎物。

西伯利亚虎对于狼的数量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与狼共生的地方两者的猎物种类高度一致,造成生存资源的不相容以至于西伯利亚虎常常抢夺狼的猎物压缩其生存空间。

在西伯利亚虎的地盘上狼的数量稀少并且很少能组成大型狼群。西伯利亚虎会在某些情况下杀死狼,虽然一般不认为虎会把它们看成猎物。

万兽之王是谁(万兽之王-东北虎)

当领地里中型或大型猎物密度降低时东北虎会驱赶豹并抢走它们的猎物。在夏天猎物充足的情况下这两种大猫的矛盾较为缓和,而到食物短缺的冬天双方猎物种类会有更多的重叠。在共生的区域里豹会到山崖峭壁上栖息以避开平地上的西伯利亚虎。

万兽之王是谁(万兽之王-东北虎)

万兽之王是谁(万兽之王-东北虎)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